
地下管線搬進“集體宿舍” 杭州亞運村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全面建成
歷時3年建設,近日,杭州蕭山錢江世紀城亞運村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全面建成,并通過預驗收,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運營。據介紹,管廊建成后將釋放更多地面空間,美化城市景觀,實現區域范圍的聯網成片,進一步保障了城市安全,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。
全長21.5公里的亞運村片區地下綜合管廊,集燃氣、電力、給水、通信等各類管線于一體,是目前杭州最大的、成系統的管廊網,也是全國范圍內新建區域配置成網最完善的地下綜合管廊系統之一。簡單來說,地下綜合管廊就是建設一處“集體宿舍”,把原本埋在地下的電力、通信、燃氣、供水等多種管線,全都搬進這個“宿舍”。如果想要檢修,只需要打開“宿舍門”,從人行入口進入地下管廊。
走進電力艙,整個管廊看上去仿佛是一條長長的矩形隧道。管廊上方布置了智能巡檢機器人行走軌道,兩側黑色管道內,1回110千伏、2回220千伏的高壓線纜已經敷設完成,施工人員正在鋪設紅色的感溫光纖,當溫度過高達到一定數值時,系統會自動報警。廊內感煙探測器、氧氣傳感器等智能感應設施一應俱全。綜合艙內,供水管線入廊安裝已基本完成,一排排支架是為管道搭好的“床位”,等待各類通訊管線“入住”。
地下綜合管廊作為亞運村片區運行的“生命線”,如何實現安全而又高效地管理和運行?錢江世紀城搭建起管廊一體化管理平臺這個智慧“大腦”,通過管廊內布設的紅外對射報警、傳感器、人員定位系統、巡檢機器人等智能設備,為管廊裝上了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,對管廊內部的環境參數、設備狀態進行實時監測,及時處理管廊內部報警信息及遠程調度工作,用科技手段保證了管廊的運行維護效率和穩定性,讓城市“內外兼修”。
設備運行狀態、數據分析、報警信息……在亞運村綜合管理中心指揮室內,一塊超大高清屏幕上,展示著地下綜合管廊的實時動態。目前,管理平臺已接入設備、安防、消防、環境監測等多個子系統。點開“環境監測”子系統,管廊內各分區的氧氣、溫濕度、一氧化碳、硫化氫、甲烷等環境質量參數實時顯示,當環境參數超標時,預警系統會主動發出警報,為地下管廊安全運行提供有力保障。